遗产遗嘱继承有什么法律规定
一、遗产遗嘱继承有什么法律规定
遗产遗嘱继承的法律规定如下:遗嘱需由遗嘱人亲笔书写、签名,注明年、月、日。遗嘱可以指定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继承遗产,也可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、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、个人。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。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,可以立口头遗嘱,但需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。危急情况解除后,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,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。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。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,受欺诈、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。伪造的遗嘱无效。遗嘱被篡改的,篡改的内容无效。
二、遗产遗嘱继承中见证人资格有啥法律要求
根据《民法典》规定,遗产遗嘱继承中见证人需满足以下要求:
1.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。只有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,才能对遗嘱见证这一行为的性质、后果有清晰认知,作出真实意思表示。
2.与继承人、受遗赠人无利害关系。有利害关系的人可能会受利益影响,无法公正见证,如继承人、受遗赠人的债权人、债务人,共同经营的合伙人等。
3.非遗嘱继承的继承人、受遗赠人。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本身与遗嘱存在直接利益关联,不能作为见证人。
若遗嘱见证不符合上述条件,可能导致遗嘱无效。
三、遗嘱无效时遗产继承有啥法律规定
遗嘱无效时,遗产继承按法定继承办理。根据《民法典》,法定继承按以下顺序:第一顺序为配偶、子女、父母;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。继承开始后,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,第二顺序不继承;无第一顺序继承人的,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。
此外,丧偶儿媳对公婆,丧偶女婿对岳父母,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,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。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,一般应当均等。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,分配遗产时,应当予以照顾。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,分配遗产时,可以多分。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,不尽扶养义务的,分配遗产时,应当不分或者少分。继承人协商同意的,也可以不均等。
在探讨遗产遗嘱继承有什么法律规定时,我们明确了遗嘱有效的诸多条件等关键内容。但遗产遗嘱继承相关法律规定远不止如此。比如,遗嘱执行人该如何确定与指定?遗嘱继承过程中,如果存在多个继承人对遗嘱有不同意见又该如何处理?这些细节问题都与遗产遗嘱继承紧密相连。你在处理遗产遗嘱继承相关事务时,是否也有类似疑问呢?要是对遗嘱继承中的具体操作、权益保障等还有困惑,就赶紧